新闻 > 新闻详情

新品发布| 全面建设“新基建”,柏科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

公司动态|发布于2020-12-03 13:32:29

新品发布  全面建设“新基建”,柏科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新基建”,实现更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再次强调,“新基建”是面向数字时代的战略之举,在传统的基础设施上赋予全新的创新技术,并将两者深度融合,助力交通、电力、水利、市政及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完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创造数以千万倍的提升速度,实现新的蜕变、新的发展。
       在富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基建”领域,对创新技术有着迫切的需求,尤其是在数据管理、云计算、5G等领域,这些领域被认为是加快“新基建”的主要方向。这不仅仅是在中国,从国际的竞争角度来看,美国、欧盟、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同样高度重视对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以谋求更高的国际竞争优势。

       因此,发力“新基建”是兼顾当下、利在长远,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方针策略。


全面建设“新基建”,柏科数据驱动“智能化”发展战略

       数据管理作为“新基建”的重点方向之一,同时,也作为柏科数据的核心研究领域,自2008年起,柏科数据凭借着成熟的方案经验,自主研发数据闪存存储领域,构建从芯片、到部件、到系统的存储全产业链,紧跟“新基建”的战略部署,推陈出新,领先推出“智能化闪存存储”解决方案——RD8000闪存存储系统 2.0。
RD8000闪存存储系统2.0系列,面向企业级数据管理用户,提供智能化、安全性、性能更高的解决方案,快速驱动其传统的业务中心向数字化转型,以满足新一代数字化应用的高要求。
       其具备“三多一低”的特性:采用多路、多核、多线程高性能处理器,提供高效的数据并发处理能力;同时,通过优化存储系统协议层的读取、存储路径,结合NVMe SSD直接与CPU进行数据交互,极大降低了存储系统的延迟,全方位提高存储系统性能。此外,NVMe SSD的应用也打破长期以来存储与计算之间的瓶颈,使得计算与存储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RD8000闪存存储系统 2.0

       是柏科数据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性能存储系统,提供数据最高安全级别的数据中心及海量数据存储基础架构。采用业界先进的存储技术和设计理念,提供了混合阵列、全闪存阵列和带NVMe驱动的全闪存阵列解决方案。


功能介绍

一、卷克隆数据保护

可将分配给前端业务的卷在数据写入的情况下,完成克隆成新卷,减少文件拷贝,防止逻辑错误,导致数据丢失。


二、卷快照数据保护

持有连续快照功能,可创建多个历史时间点的副本,避免由于逻辑错误及故障(病毒、误操作等)造成的数据丢失。同时,快照副本可挂载映射,分配给其他客户端,可用于应用测试、软件更新、数据验证、数据挖掘与分析等。


三、数据远程复制

支持通过多台存储间的远程复制,为企业级用户架设应用级异地灾备建设,在发生区域灾难时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恢复。


四、智能化服务

根据用户日常工作的负载情况,智能化选定存储服务性能大小。通过查看不同时间段下,前端各业务对IOPS工作负载情况,采用时间策略去进行IOPS性能配置和节流,从而优化IOPS的使用。


五、卷组管理

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智能管理,创建全新卷组,对以业务为单位的相属性业务或以用户管理权限为单位对其所有业务,进行统一合并管理。
被创建的卷组可支持分配、快照、复制、挂载等功能,减少重复操作,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加入卷组的卷可继续保持加入前的功能,分配给其他用户使用。


六、流量智能预测分析

相较于传统的存储系统,RD8000闪存存储系统内置先进的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算法,为短期(响应式)和长期(预测式)存储资源管理提供智能统计和分析,为管理员设定工作负载流量模式提供参考,可做到智能化定义,实现将业务所需的存储资源实时地、智能地、动态地分配或预先分配到最需要它的区域。


七、弹性缓存资源分配

RD8000闪存存储系统集成了智能弹性资源分配功能。可动态调整读/写缓存大小,以满足私有云或公有云的性能需求和不同工作负载下(IOPS和优先级)需求。


八、先进智能的读写策略

同时采用二级读缓存策略,热点数据读取使用RAM中一级缓存,突发冷数据读取时,系统会将数据盘的数据搬移到二级SSD缓存供前端业务读取,提高读取速率。


九、数据掉电保护功能

有别于传统使用锂电池进行数据掉电保护的方法,杜绝了在特定温度、特定海拔等特殊环境下锂电池失效,或长期使用下锂电池蓄电量降低造成数据丢失的风险。
采用写入即存入的设计理念,任何一个数据块都直接写入到后端的缓存SSD中,防止在内存驻留,避免了系统在突然掉电,造成数据块写入内存,未写入磁盘,造成的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十、存储管理系统双冗余

传统的存储设备在数据保护上采用快照、克隆、镜像等多种策略实现对存储系统的保护。在主机层面一般采用HA切换机制和双活存储来实现业务连续性。
RD8000闪存存储系统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另一层保护,即任何一台存储系统内的任一节点在操作系统和存储管理软件两个方面均采用RAID1机制,实现单节点冗余。